星期日, 9月 10, 2017

孩子聽不懂?...我終於真的可以理解了

(理化教室的風景 之 一)
開學三周,
國三的理化從『運動學的運動狀態』開始介紹,現在已進行到近期的解讀問題與運算,明顯的,有近一半的孩子開始有些招架不住了。
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八年級,目前進行『密度的探討』,討論密度、體積、與質量之間的關係,孩子表情開始有點緊繃。
對定義理解、問題解讀以及運算問題,一直是孩子面對理科學習之很大的門檻之一。
昔日我不容易有效能的協助孩子面對理化學習時,突破『不理解』、「不會算」這回事,一直沒有找到很有效率的策略。
今年再次踏入學校代理化課,我彷彿頓悟似的理解到:「可以如何協助這群孩子學習了。」
在開學第一堂理化課,我請孩子寫下自己的數學級數,
『以零至十來看,你覺得自己的數學級等應該是多少?』。
以九年級一個班24位孩子而言,有近一半的孩子自覺自己數學不好,給自己級數頗低,
這也提醒我,這些孩子將是日後需要多關照的族群。

在授課的過程中,一個問題提出後,我會請孩子:
先說說看『這是甚麼意思?』、
『它有哪些已知條件』、
『它要問甚麼』、
『想一下這個畫面...』(比方說:實驗的畫面、運動物體運動的畫面』
『日常生活上有哪些也是...』。

這些提問,有助於我觀察孩子們對某個科學觀念的理解度,也讓我好知道該如何繼續如何談下去,而非一廂情願地說的自得其樂,而孩子們其實是有聽沒有懂。

by 康軒3上 教師手冊
至於遇到計算問題,
比方說國二近期遇到密度的計算問題,說穿了,
其實是國一下學期數學的比例、正反比問題的應用,但是孩子無法做很好的連結,往往是數學歸數學、科學歸科學,彷彿此時此刻,正在進行一個新的『運算』,難怪學起來相當吃力而且沒有感覺。
另外,國三的運動學談到x-t圖、v-t圖、與a-t圖之關係,這是國一數學下學期談到的座標以及國小『速率』之延伸學習與應用,但是孩子並沒有連結起來。
我發現,『速率是單位時間內行走的路徑長』這是小學的觀念,孩子都不見得有把握說清楚,更遑說是討論『關係』了。

我想,在察覺到孩子某個數學觀念卡關的時候,我需要將腳步放慢,先帶著孩子做這些科學工具的回顧、試著做一些連結、複習,然後再談眼下的應用面。

『協助孩子做舊經驗的連結,很重要,大部分孩子是需要這樣的引導。』
透過這樣的功夫,孩子臉部表情不會那麼緊繃,因為漸漸的他會體認到『這不是一個從零學習的新觀念』。

這五年,走過國小數學教學的歷程,加上一直以來的國中數學教學,這些經驗的累積,終於讓我可以更有節奏的、一步一步陪伴學得很辛苦的孩子們學習『科學』這門課,
期待孩子們能夠漸漸享受學習所帶來的樂趣啊!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