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, 1月 10, 2021

老師,這一題我想到可以怎麼做了...

周末的早晨,陪伴孩子學習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。
為什麼嚴肅呢?
為了能準時與孩子們碰面,
老師得要早起去搭客運,不能誤點,沒有妥協的餘地。
而孩子們得要在周末早上把時間排出來,
與外縣市來的老師碰面、聊聊數學、談談科學,
有些時候還得跟老師分享自己的想法、對未來的期待、還有現在遇到的困境。
當然,話題中也不乏孩子們分享在學校課堂中的大小事、同儕趣事,
這些會讓老師了解孩子們近日的『狀況』,
對於接下來兩個小時的互動將會有所助益。

『孩子,才是學習的主角。』
如果,
教學者與孩子的互動只有『課程』,
那又如何能理解、同理孩子在學習歷程中的所有展現呢?

『這一題我想到可以怎麼做了!』
對於教學現場的老師而言,這或許是稀鬆平常的一句話。
不過,若在這問題出現的三周之後,孩子跟你說:
『老師,這一題我想到可以怎麼做了!』
老師的感覺 會如何?

G6的Jim 今天在檢討作業時,翻到三周前我們討論不出好結論的一個問題,
他用很篤定的語氣,說了這一句話。
三周前,
我們花了時間討論一題幾何問題:關於複合圖形的面積。當時,我們做了幾個切割的方式,
但是,都沒有很好的做法,Jim覺得條件似乎不夠。
那時候,我說了一句:
『先這樣吧,過一段時間可能會有想法。』
於是乎,我寫了一個斗大的『略』。
當時,我不太確定在Jim小小的腦袋裡會起甚麼作用。
但是,
我清楚 若無傷大雅 若可以把步伐先緩一緩,
讓孩子自己建構些甚麼,
將會比直接跟他說 How to do, 更洽當。

今天Jim 的回饋,我相信 做對了。
他自在 優雅地把算式,不疾不徐、篤定的一條一條列在講義中,
愜意的表情深深烙在我的腦海裡。
Jim還說:『原來這一題也沒有很難嘛』
很有意思吧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們的教育開啟了『探究與實作』的一片風景,但是教學現場若缺少思考空間的提供,以及缺乏接納孩子在思考能力上的限制與自主,那也只會使得孩子僅止於搭著老師的步調,重複執行應該完成的步驟、或是思考模式罷了。

等待孩子建構自己的概念、組織自己的想法,真的需要學習;
老師也應學習接受孩子的想法,等待適當的時機再以予引導。
孩子有此自主能力之後,在學問的探究上才能持續保有信心和活力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