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假想帶孩子做手工皂,雖然昔日在理化課『皂化反應』的單元中,每年都會陪孩子做個實驗,但是,那一批一批的『手工皂』,說真的還真不敢用,我就看著晾皂過程中,肥皂的鹼性過強把紙張腐蝕掉的『慘狀』。那時候,只把重點放在『皂化反應』,因此也不去顧及『完全反應』這回事,鹼過量是很有可能的。
總之,今年我想好好重新認識『皂化反應』~
三種入門油品:橄欖油、棕欖油、椰子油 |
很幸運,我有個很熱心的入門老師_晴,還有很受用的參考書。或許有些理化背景還算受用,因此請教一些關鍵點與疑惑,專研參考書籍之後,便上網採購油品,著手打皂囉!
這是我的第一盆皂_柑橘家事皂。
後來發現使用muffin的紙杯挺不錯的,大小適中又有型!
|
我相信『紀錄』是做好實驗、及讓實驗精益求精的法門之一,因此,我把每次的打皂都詳實記錄下來,以利比較與改進。重點是,把每個作品的使用狀況寫下來,可以比較每種配方產生的效果與適切性。
![]() |
24hrs 脫模之後,挺光滑的:一個是鮮奶紙盒,另一個是muffin紙盒。 |
配方:(參考 女巫阿娥的超萬能手工皂)
品名 迷迭家事皂(500g)
油品 橄欖油 棕欖油 椰子油
精油 迷迭香
洗感:
洗淨力、起泡力都還不錯。不過,洗後雙手略有感覺乾燥,記得擦點護手霜喔~
![]() | |
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